Kidfolk

Kaohsiung City, Taiwan|2022


KIDFOLK ・ 森生

孩子總是全心全意的用身體感受一草一木,所有不為人知的異想世界都埋藏在他們的小腦袋裡,高雄有這麼一個理想之地,守護著「讓孩子做自己」的權利。森生,一間台語 ê 自然藝術空間,採用義大利的瑞吉歐教育法,重視人與土地的連結,一切以孩子為中心,鼓勵他們盡情玩、放膽想,在自由遊戲中創作和學習,沒有制式的規則,也沒有標準答案,只有孩子獨立思考後的獨到見解,如此開放的教育理念,要如何以空間這個載體包容所有,並與人產生良好的互動呢?

當我們和森生尋覓到這一間老屋時,所想的不只是規劃一間教室,而是想像成了「舞台」,捨去繽紛的五顏六色,以淡雅的色系、自然的材質襯底,因為這次的主角是孩子,大量的留白只為了留給他們更多想像空間,包容他們的天馬行空,承載多元的藝術創作,並透過活動家具彈性調整空間配置,讓孩子在每一個舞台串場時,都能感受到些微的環境變化,森生主要劃分成三個場域,分別是接待區、活動教室、創作教室,循序漸進的融入這個小天地,準備好一起參觀森生的生活劇場了嗎?

設計師以潔白外觀,在巷弄中圍塑出空間,特意內縮的角落是森生的起點,靜謐的畫面,鞋櫃也靜靜的收納在側邊。當你踏入玄關的那一刻起,就與大自然產生了連結,這裡以石為地,以土為壁,我們從石材廠採集餘料,拼貼出獨一無二的水磨石地面,水泥混合著稻殼,一刀刀批出自然的立面紋理,還有一顆沉甸甸的石頭座落在此,它是穿鞋椅、裝飾品、還是其他?每個人定義不同,主導權回到孩子身上,與石頭產生不一樣的互動模式,另外二顆來自海邊的石頭,則成為開啟森生大門的基石。

門後是迎接家長與孩子的接待區,也是森生的序幕,帶領人們一步步熟悉空間、認識自己,老師和父母們可以圍坐在長桌邊閒聊森生的生活和孩子的近況,一旁的童書、鞦韆和療癒的 Resting Bear 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,其中就屬鞦韆最搶手,經常玩得不亦樂乎,因為不同高度的擺盪,能夠看見不一樣的視角,讓孩子們紛紛想要上前挑戰,除了坐姿和站姿,還可以趴著或吊著盪,有的會一股腦投入,有些則會觀察同儕,再決定如何玩,從旁觀察他們與空間的有趣互動,雖然也會發生爭執,試著讓他們自己溝通也是重要的一課。

新舊交織的森生家具,是主理人平日裡蒐集而來的寶物,終於有個好所在得以安放,陪伴孩子開始新的故事。

接待區同時是小型藝廊,展示著小朋友的日常創作,讓前來接送的家長可以好好欣賞孩子的藝術,創作媒材少不了從公園撿拾而來的枯枝落葉、石頭果實,經過小手變身成畫作、掛飾、雕塑品,每次推開門,映入眼簾的都是驚喜,一幅七彩絢爛的畫面甚至讓大人問起是哪位藝術家的作品,為孩子的配色感到驚艷,那天夏日午後,我們準備了一塊吸音板和幾罐顏料,不指定主題,就讓孩子在前院盡情揮灑,地磚也染上了單純美好的顏色。

設計當下,我們想的不是更大的室內空間,而是延伸更多戶外環境,透過落地窗將陽光引進接待區,窗外的園地以黑黝黝的燒杉板凝聚空間感,與周圍大樓做出區隔,帶入回收再利用的天然素材,如二座電纜線圈作為矮桌,漂流木改裝成水槽,紅磚與木屑砌成的小土堆,還有樹幹、木條、空心磚⋯等不具名的遊戲裝置,它們在孩子眼中是玩具、家具、房屋,少了大人的定義和規則,只有孩子無窮無盡的想像力。

前院盡頭有一顆別具意義的紅花玉芙蓉,過去她守護了一間小書鋪七年,前陣子因為搬遷緣故,需要另尋安身立命的土地,森生輾轉承接了這顆生命,希望她接續陪伴小朋友快樂地伸展枝枒、綻放花朵。這裡「亂」的很自然、「髒」的很自由,夏天就瘋狂玩水,下雨就開心玩泥巴,脫掉襪子一起自由玩耍!

在接待區和前院暖身後,來到第一座兒童舞台「活動教室」,這個空間以音樂、舞蹈、故事時間⋯等大肢體課程為主,設計師規劃了三種燈光情境因應多種活動用途,而森生的教具種類多元,收納成為最重要的小事,相較於櫃體,我們傾向於「藏」,讓白牆和家具成為舞台佈景,留白,更有想像空間。小廚房隱身於折門後,不僅是用餐空間,也是烹飪教室,當然,小朋友總是不安於室,最近就嚷嚷著說:「每天都在廚房吃飯也是很無聊呀!」所以就全體決定在接待區吃午餐了,森生無時無刻都處在一個變動的有趣狀態。

當孩子們在空間中來回穿梭,通過每一扇造型門窗時,就像是穿越一個個被施加魔法的過渡空間,設計靈感源自繪本中小房屋的拱門元素,以童趣視角顛倒門窗方向,或勾勒出非對稱的半弧角來串場空間的轉換。

敞開一扇扇拱門之後,來到第二座舞台「創作教室」,我們留給孩子一個白白淨淨的空間基底,只擺了幾張桌椅和收納櫃,其餘就交由師生一起討論及規劃,每個學習區要設置在哪,分別有探索光和物體關係的燈箱遊戲桌、以各式樂器抒發情感的音樂區、透過積木訓練肢體協調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建構區等等,小朋友提出,為了避免蓋到一半的積木模型被推倒,建構區要遠離主要動線安排在角落,是不是很聰明呢!近期他們也開始研究織毛線和捏陶藝,將鬆散的材料融入創作,練習倒、舀、穿、揉、捏、壓等精細的小肢體動作,其實他們比大人想像中,會的事情更多。

欣賞、操作、再欣賞、再操作,反覆練習雙手、眼睛和腦部相互合作的過程。

音樂,孩子的一百種語言之一,有天然材料製成的貝殼沙鈴、米沙鈴、落葉響袋,還有以水傳遞聲音的水杯琴、空靈鼓、卡林巴拇指琴⋯⋯,孩子們經常一起快樂地伴奏。

光桌的原型來自於設計師的描圖桌,在燈箱上認知形狀、勾勒輪廓、建立空間思維,交疊出光原色的變化,嘗試從另一種視角重新認識熟悉的事物。

書籍、教具和創作媒材統一陳列在架上、玻璃罐或收納籃裡,開放式收納除了在使用上更直覺,方便小朋友隨手拿取以外,還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收藏,隨著季節與生活,以俯拾即是的自然元素妝點空間,彈性調整佈置和家具,打造共同生活圈,雖然每天都有凌亂的時刻,亂中卻有他們的秩序,認真玩也學習打理生活,「美學」從小開始,從環境做起。

自然環境是第三位老師,戶外是森生的延伸,外出散步成為開啟一天的森生儀式,周遭有不同的特色公園可以跑跳蹦,讓自然不只存在於百科全書,而是透過自己的感官,真實感知季節的更替、動物的習性,甚至會為了保護地上被螞蟻攻擊的蜜蜂而有所行動,一切都是因為認識自然、喜歡自然、進而想要保護大自然。小至散步、大至教育,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目的地,結伴路上互相扶持,慢慢的,一天會比一天走得更遠,希望森生就像是孩子沿路採集到的種子,種在每個人心中,逐漸發芽茁壯,各自精彩。

孩子,就盡情地跑、盡情地跳吧!

Space|Kidfolk 森生
Brand Design|有角職匠
Photography|Hey!Chee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