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地自建,自在生活的 Know-HAO

Know-HAO | June 1, 2023

疫情之後,生活漸漸步上正軌,宅經濟持續蓬勃發展,其中彈性的工作模式,也間接改變了居住型態,揮別定點上下班制度,人們的移動力提升,工作場所與家的關係,不再被距離綁架,找個愜意的地方 “Workation”,或是遠離都市叢林,自地自建打造夢想生活都是有可能的。

HAO Design 歷經十個年頭,關於住宅與生活,漸漸理出一套設計哲學,年初發表的建築作品《Modern Tiânn》足以展現箇中細節:如果委託 HAO Design 自地自建,我們會如何陪伴屋主描繪生活藍圖呢?

 

多方合作,同步溝通

自地自建常見問題之一:到底是先建築後室內設計,還是相反流程?我認為是同步進行,過程需要四方通力合作,由屋主、室內設計師、建築師、營造廠從頭開始分工,才能愈趨近理想,尤其是前期的預算控制和時間管理。

室內設計師掌管生活需求與動線,建築師進行結構分析、法規確認、執照申請,營造廠則負責建材與工法評估、工程估價與施工,三者牽一髮動全身。若先討論建築,忽略了生活動線的順暢度及室內格局的合理性,有可能將管線和門窗規劃在不甚理想的位置與大小,事後得靠返工彌補,徒增成本;或是設計階段完成後,營造廠才加入討論,發現執行面困難重重、工程報價超出預算,一切又要從頭檢討與規劃,過程曠日費時,唯有同步進行,持續溝通,才能將夢想付諸實現。

此外,術業有專攻,不論是建築師、室內設計師、營造廠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,他的專長在於集合住宅、商業空間、公共建設等哪一個類別,也需多加留意,適才適所才能效益最大化,除了網路搜尋、朋友介紹,也可以請設計師推薦合作廠商,長期穩定的合作經驗能夠降低時間成本,提升效率。

 

先理性、後感性

找齊合作夥伴後,著手「先理性、後感性」的設計階段。理性是梳理生活細節,包含居住者的習慣、動線、收納,讓一家人自在生活,讓每一件物品都有屬於自己的家,再談材料、配色與軟裝,如此室內風格才能在入住後經得起種種考驗。

以下節錄《HAO Design 住宅設計》部分分析內容,探討各個生活空間需求。

事前我會提供屋主一份生活調查表,透過生活化提問,帶領屋主回想日常細節,並整理思緒,自表單施行以來,收到許多別出心裁的回覆,有圖文並茂,滔滔不絕長達十多頁的生活紀錄,有人整理成畫冊或簡報,每每收到都是滿滿的感動,在步調如此快速的時代,彼此都願意慢下來,重新檢視生活,傾聽對方的故事,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心意,值得好好珍惜。

以下為「HAO Design 生活調查表」部分內容。

 

內外合一的設計

感性是關乎人的感受,探討建築本身的裡外如何相互影響居住者的心情,由內而外,窗戶是建築的眼睛,放眼望去,將欣賞哪一片風景;由外而內,感受風、光、水的流動,以及鄰戶與自家的關係。

全新作品設計概念,探討建築與自然環境、家庭生活、工作場域之間的互動關係。

先從建築塊體分析日照方向,再構思綠地範圍與表現形式。

以作品《Modern Tiânn》為例,長型街屋勢必面臨中間暗廳、暗房的問題,再加上對面大樓林立,需小心拿捏隱密性與採光的平衡,想起屋主曾許願一塊園地,希望可以陪伴孩子接觸土地、種植野菜、坐看四季變化,有綠地便有光,我將院子規劃在狹長空間的中心,ㄇ字型環繞著一家人的起居空間,從入門玄關、客廳、廚房、餐廳、和室,集中面向庭院開窗,不僅可以引光入室,還多了份隱密性,仿佛現代人的三合院與埕(台語 tiânn)。

每一扇窗的位置及尺寸,都是看著建築模型和周遭環境反覆確認後才定位,玄關盡頭、局部挑高的落地窗外,坐落著一顆參天巨樹,那裡便是「埕」。

感性的設計思考,關鍵在於設身處地,想像各種生活情境與心情,回家的儀式感、下廚光景、用餐時光, 即便是家事也值得好好細究一番,例如經常安排在一樓後院或頂樓的洗衣間和曬衣區,正因為體會家事的辛苦,重新梳理生活動線後,將洗衣房規劃在臥室之間,家人不必在樓層間奔波,回到家或洗完澡可以徑直將衣物放入,隔間牆以紅磚和玻璃磚交錯,既美觀又能引進自然光,讓家事活動因明亮環境而不再那般沉悶。

至於「留白」,則是我留給人與人、與物、與空間的距離之美,捨去多隔幾間房的念想,秉持低度裝修原則,以家具家飾品妝點風格,透過樓梯、長廊、空地等灰色地帶串連空間,增添遊走過程的感官體驗,營造舒適自在的居家氛圍。

十年如一日,HAO Design 每個案子都歷經多方溝通討論、理性與感性的探討、以及內外合一的設計流程, 秉持的初衷是身為設計師的共感,唯有將心比心,設計才能貼近生活、靠近人心,過程中我們也與屋主成了朋友,時常互相分享生活點滴。

與其說我在做室內設計,不如說是生活設計,陪伴每一個家庭梳理日常、體會生活,透過設計串連起一家人的共感,在新的空間展開新的故事。

本文部分內容同步刊載於雜誌《室內interior》#356 期